中小学课程计划被误读不考英语是老规矩

更新时间:2022-01-31 04:53:14

当受到射程内的攻击时 中小学课程计划被误读 “不考”英语是老规矩

一个不是的 ,却在昨天被无限放大甚至被误读。随着上海中小学2015学年度课程计划的公布,有关小学阶段考试科目设置的问题引来舆论关注,特别是期末考试不考外语,更被误读成是 减负新举措 ,其实这是本市多年来反复重申的一个 老规矩 。

在市教委下发的新学年课程计划中规定: 小学阶段不进行期中考试或考查。小学一、二年级可进行期末考查(一年级不得进行书面考查);三、四、五年级期末考试仅限语文、数学两门学科,其他学科只进行考查,考查形式可灵活多样。 由此,坊间有舆论表示,期末连英语也不考了,是不是表明本市的减负力度在加大,而且英语学科的作用在减弱。 其实这完全是误解,小学期末大考不考英语,已是多年的规定。 上海市教育学会小学教育管理专委会常务副主任、新黄浦实验学校校长王洪伟说,本市的小学基本上都已执行和做到了三、四、五年级期末仅考语文、数学两门学科的规定,外语仅仅是考查科目,且一般是以平时的课堂学习评价为主。查阅了2007年至今历年的本市中小学课程计划,小学阶段的期末考试与考查科目设置的要求均完全一致,根本不存在今年出 新规 之说。

新民晚报发现,早在2007版的课程计划中,本市就明确提出 各区县在义务教育阶段不得举行全学区、全区(县)性的任何形式的学科统考统测。小学生的学业评价实行等第制 ,这些规定一直延续至今。而且,在如今的课程计划中更是做了进一步的细化规定,提出 倡导通过观察了解教学设计、课堂教学、作业、测验等情况进行教学评价,并通过分析诊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区县的学业质量监测和学校内部考试的命题要科学合理,考试内容要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不随意提升考试难度、增加考试次数,不按考试成绩对学生进行排名。 不得对小学一至三年级学生进行全学区、全区县范围的任何形式的学科统考统测(包括学业质量监测);不得对四至八年级学生进行全区县范围的学科统考统测,区县若要进行学业质量监测,每学年不得超过1次,且只能随机抽样监测,随机抽取的学生比例不得超过本年级的30%。 严禁学校组织中小学生参加任何形式的联考或月考 。

王洪伟表示,本市的课程计划在严格规定小学阶段考试科目、考试形式等方面坚持了近十年,取得了明显效果,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也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现在不仅外语学科,其实所有的学科都越来越强调平时的课堂教学要做到 随堂清 。例如,小学低年级不布置回家作业,这就要求每天每门学科的作业要在课堂内当堂完成,这对个别学生来说可能比较难做到,但底线就是要让他们在校内做完,教师有义务帮助他们在放学后先把功课做完、做好后才回家。还比如,个别学生可能也做不到 随堂清 ,但老师必须帮助他们做好 单元清 ,不把问题和缺陷留到期末考试、考查时再去集中弥补。 他说。

(王蔚)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联系删除。

福州前列腺炎治疗费用
南昌治疗男科去哪里
昆明男性功能障碍哪家好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