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万粽一心粽子成城飘香时散文了

更新时间:2021-12-04 05:18:48

又到万粽一心粽子成城飘香时(散文)

又到万粽一心粽子成城飘香时散文。

李运祥彝。

说的是原汁原味的乡土气息。是我这个从乡下走出来的孩子走不出的味道。是五月里铺天盖地的粽子的味道。是空气中青草的味道,是一团一团一枚一枚粽子里那白米的味道。是村子田地里稻谷嘶嘶抜节的味道。还有插秧时姑娘小伙打情骂俏的味道。是包着粽子那一叶一叶的青香味道。是厨房里粽子下锅蒸煮时发出的噼噼啪啪的味道。是树梢上布谷鸟声声催绿的味道。是父亲扶犁翻起的沤了一冬肥泥的味道。是春阳下小鸟翻飞柳枝吐翠的味道。是小小少年对着山村晓得发呆的味道。是召之即来挥之不去的乡愁的味道。是历久弥新愈来愈浓的思念的味道。是融入血液灵魂的儿时记忆的味道。是父母的味道。是一直伴随乡下孩子快乐成长的味道。

从小到大,对端午节的记忆和认识,除了粽子还是粽子,吃糯(黏)米饭之外,最深刻的就是端午节时,插在家家户户门上的艾草了。每年的农历五月,当艾草那种独特的香味弥漫在每个村子上空时,就预示着端午节到了。

每当这个时候,无论你走在村子里的任何地方,都能嗅到夹杂在空气中那种让人神清气爽的艾草的香味。

记得小时侯每到端午节这天,母亲就要早早地把我们叫醒,给我们装上前一天晚上做好的各种粽子,让我们去野外,用蒿草上的露水洗眼,洗脸,说这样可以使眼睛明亮,不得眼病。再一项任务就是采回一小梱艾草,插在各个门框上边,用雄黄洒给我们的额头,鼻孔耳孔点一点,好象说这样就不会被蛇咬,被蚊虫叮,小虫子也不会钻进鼻孔和耳朵中。

从那个时候在我的内心就产生了一个疑问,为什么要在端午节这天给门上插艾,给身上戴艾呢?直到后来在大学进修学习时,在《诗经》里读到“彼采艾兮”才知道人类用艾草已经有这么古老的历史了。古人曾经把艾做为祭祀的圣物,对它推崇备至。南朝梁宗懹的《荆楚岁时记》中记载:“五月五日采艾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说的是端午节这天,人们争相采艾,扎形,悬挂于大门之上,以避邪除晦。一年又一年,艾草独特的性能和气味,在历史上河中竟然绵延了千年之久。

其实,早在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里就有记载:“艾以叶入药,性温,味苦,无毒,纯阳之性,通十二经,具有固阳,理气血,逐湿寒,止血安胎”等功效。《本草》中还有“艾叶能炙百病”的记载,说明艾草有通经活络,祛除阴寒,理气活气等功效。究其源,我想是跟它的药理分不开的,艾只所以挂在门上,是用来驱蚊去灾的。春夏之交,天气日益炎热,各种蚊蝇滋生,不免会带来各种疾病,而艾是一种很好的中药,可以有效预防瘟疫,其味还可以驱蚊蝇虫蚁。《本草綱目》又载:“艾叶取太阳真火,可以回垂绝元阳。服之则走三阴,而逐一切寒湿,转肃杀之气为融和。灸之则透诸经,而治百种病邪,起沉疴之人为康泰,其功亦大矣。”看来艾能治百病,让久治不愈的病转为康泰,在端午这一天挂在门上,驱赶蚊蝇,祈福家人健康平安,是最好不过的了。

又是一年瑞午节,又到艾草飘香时,散发着浓郁清香的艾草,又到粽子飘香时。又一次勾起了我对童年过端午节的美好记忆。

之后的日子里,一想到这些甘苦自知的植物,想到端午,想到万粟穿心的粽子。它们的模样就清晰地展现在我的脑海。

这端阳,那端阳,处处是端阳。

又到万粽一心粽子成城飘香时。

蝶恋花.粽子。

今天是端午节,写上文再填首数字词,祝大家节日安康…。

李运祥彝。

十指相缠百米醉。

九曲回环。

八字才相对。

七巧端午初次会。

六合屋里难安睡。

五更蒸煮多叹慰。

四目相连。

三点粒粒泪。

两意相合明日会。

一种相思永不绝。

美国总统奥巴马8月30日表示 粽子诗。

李运祥彝。

包来捆去的粽子。

吃来吃去如此味道。

只好把屈原。

拌进糯米中。

每年如此。

增添了历史、文化和。

爱国的味道。

在粽子内不断。

传承!传承!传承!!

2017/05/30端午节草记。

本文相关词条概念解析:

粽子

粽子又称“角黍”、“角粽”,由粽叶包裹糯米蒸制而成,是汉族传统节庆食物之一。粽子早在春秋时期就已出现,最初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到了晋代,粽子成为端午节庆食物。民间传说吃粽子是为纪念屈原。粽子作为中国历史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之一,亦传播甚远。日本、越南以及华人聚居的新加坡、马来西亚、缅甸等地也有吃粽子的习俗。粽子传说是为祭奠投江的屈原而传承下来的,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粽子种类繁多,从馅料看,北方有包小枣的北京枣棕;南方则有豆沙、鲜肉、八宝、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2012年粽子入选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第二集《主食的故事》系列美食之一。

滁州治白癜风专科医院
唐山哪家妇科医院好
崇左白癜风治疗费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