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多年来了

更新时间:2022-02-08 04:38:39

不过该图片的真伪性值得商榷。 十多年来,经过在络平台上的摸索与自身的不断整合,络文学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发展,在不断繁衍变化的同时,也带动了文坛基本面貌的不断变异。据统计,现在在络上发表过作品的作者有2000多万,注册作者有200万,在上赚到稿费的作者有10万之多。经常在上写作的职业或半职业写手大概有 万多人。仅从作者与作品的数量来看,络文学的基数非常大,问题是络文学在海量增长的同时,也在不断释发出巨大的能量,并使文坛更显复杂与缭乱。 以上情形已清楚地告诉我们,在当下的中国文坛,立足于新技术平台的络文学,已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存在。而且从它的从业人数、行业规模和社会影响来看,都呈一种几何级的迅猛发展。络文学的这种强劲崛起,从文学、文化生态上说,消弭了文学雅俗分化的原有界限,扩大了文学的社会影响,带动了文学产业的发展,在拓展文学领地、重构文学格局上,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与重要意义。但毋庸讳言的是,它同时又带来不少新的问题,提出许多新的挑战。 比如,络文学强化了文学中的通俗乃至低俗倾向,使文学在分化与泛化中,数量激增而质量下滑;络文学从创作、传播到阅读,更追求利润最大化,对经济利益的追逐更甚于社会效益。另外,络文学发展的迅疾与庞杂,超出了人们已有的经验,在管理与评价等方面,还缺少有效的应对措施,使得络文学的生产与传播,基本上是在一种无监管、无批评、无制衡的自然状态中自我运行。这些情形从整体和长远来看,都存在着诸多问题,隐含着种种隐忧。 201 年的络文学有两个动向值得探究。一是络文学站和络文学公司的并购和重组。如盛大旗下的起点中文一些人退出后,另组了一个创世中文,与腾讯展开战略合作;腾讯也组建了自己的文学公司。新浪的读书频道也从站分离出来,成立了一个独立的络文学公司。还有凤凰等其他一些站,也都把读书频道、文化频道纷纷独立出来,建立了公司。这些动作背后的含义是什么?那就是告诉人们,这些文学站(读书、文化频道),如果过去的属性主要是一个平台、一个传媒,现在则已变身为一个公司、一个企业,也就是说它们基本上从媒体人的角色变身为商业人的角色。另一个动向是201 年底揭晓的络作家排行榜与富豪作家排行榜。这两个作家排行榜呈现出一个突出现象,就是收益最高的、赚钱最多的,是那些“大神级”的络作家。在所谓的传统文学作家富豪榜里,排名第一的是江南,他以2500万的收入超过了2012年刚获诺奖的莫言。而在络作家排行榜里,排前三的都是在 000万左右的“唐家三少”等“大神级”写手。这些现象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络作家是现在文学写作中收益最高的。这又进一步说明络文学已经变为一个产业化的链条,已经大踏步地走出了过去的那种自然的原生状态。 但问题也由此而产生,那就是从络文学创作与生产的组织和管理来看,文学站和读书频道开始由媒体化向经营化转型,靠近着商业去发展产业,立足于经济去操控文化,这也预示着以内容为主、以宣传为重的做法,将会改为以营利为主、以销售为重;而从写作到阅读,从开发到传播,络文学逐步建立起工业化运作、产业化体系的基本链条,使得络文学的整体都在向商业化大幅倾斜。络文学虽然由此找到了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方式,但显而易见,这里存在着明显的倚重商业、强化产业的倾向。 从目前的发展趋势看,资本似乎成为支撑和推动络文学的主要杠杆和重要力量。作为一种文学样态,络文学应有的另外一些元素和力量好像在淡化、在隐退、在萎缩,比如说文学的质地、美学的素养、文化的意味、精神的含量。问题还在于,目前有关络文学的作家,主要由站、公司凭靠经济手段联络和维系,络文学作品,主要靠站的个人判断权衡和取舍。而关于络文学研究的严重滞后,关于络作品批评的明显缺席,势必造成一些倾向性问题。一些消极性的作品,没有得到适当的批评。这种研究薄弱又缺少批评的情形,无论是对于络文学的生产,还是络文学的阅读,都因没有另外的声音而缺失应有的制衡,使商业的或经济的元素一头独大,这从整体上讲对络文学的发展极为不利。所以,怎样结合络文学的实际,培育络文学作家,培训络文学,加强络文学的评论,包括建立络文学的评论队伍,构建评论标准,形成评论机制,让传统文学的经验、经典文学的营养、文艺美学的力量,不断影响和渗入进来,提升络作家的艺术素养,保持络写作的文学品质,制衡资本因素的无限扩张,都是十分必要的和极其迫切的。只有把这些工作做到位,络文学才能更加健康地成长,并在促动整体文学的协调发展上发挥积极作用。 (实习:王谦)

昆明专治白癜风的医院
南通子宫内膜炎哪家好
郑州包皮包茎治疗费用多少钱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