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心民政让群众得实惠吧
更新时间:2021-12-20 04:56:36
“暖心民政”让群众得实惠
扶弱助困、养老助孤救急救难……这些与民政事业息息相关的事,也都是与老百姓尤其是困难群众冷暖密不可分的事。近年来,市民政局全面抓好城乡低保提升工程、健康兜底脱贫“351工程”等重点民生工程,构筑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全方位关怀络,科学、精准发挥民政扶贫作用,为群众做了大量的“暖心事”。
兜住底,困难群众生活有指望
今年4月份,由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共同制定的《淮北市最低生活保障工作操作规程》正式出台。新规程首次将因病致贫居民纳入低保救助范围,明确支出型贫困也可申请低保,重度残疾人可单独申请低保,确保低保救助惠及所有困难居民。
第二阶段要求2008年1月1日之前实现“管理流程层面的切换”和“会计账目层面的切换”。各公司应当根据新会计准则对产品开发、精算、投资、内控程序、风险管理等管理流程进行必要的调整 我市逐步探索建立与物价上涨相适应的城乡低保标准动态调整机制。2016年,我市连续第6年提高城乡低保标准,提高至市辖三区每月510元、濉溪县每月475元、农村低保每年3150元,提前实现农村低保和扶贫标准“两线合一”。
保障标准提高了,阳光、透明的操作规程随之建立完善。县、镇、村三级联审,家庭经济状况动态核对管理,近亲属备案制度……一道道关口确保困难群众的“养命钱”“保命钱”安全无虞
。在新近出台的低保操作规程中,更明示了14种情况不得“吃低保”。
我市还设立“救急难”受理窗口,建立主动发现机制,及时了解、掌握、核实本辖区居民遭遇突发事件、意外事故、罹患重病等特殊情况,做到早发现、早救助、早干预。近两年来,共救助3972人,支出临时救助资金919.48万元。
做加法,破解因病致贫返贫难题
遭遇重大疾病致贫返贫,是很多家庭过不去的“门槛”。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医疗权益,“医疗救助+健康脱贫兜底”发挥了重要作用。
如今,我市困难群众可享受的医疗救助,扩展到资助参合参保、门诊救助、基本医疗住院救助、重大疾病医疗救助四个大项。其中,低保对象、特困供养人员、贫困人口参加当地农村合作医疗或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政府全额予以资助,重大疾病救助病种涉及严重器官衰竭等15个病种,救助金额最高可达1万元。
而早在2011年,民政部门就建立“一站式”结算模式,凡在市内定点医院就医的城乡低保对象、农村五保对象、符合医疗救助条件的重点优抚对象,出院结算医疗费用时,由定点医疗机构先行垫付医疗救助资金,再与县区民政部门结算,救助对象只需支付自付部分,实现医疗救助“零时限”。
在将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纳入农村低保范围的基础上,我市制定健康兜底脱贫“351工程”实施办法,贫困人口在省内医疗机构发生的住院、特殊慢性病门诊等费用纳入政府兜底保障范围。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政策补偿后,省内就医个人自付合规费用累计超过个人自付封顶额的,超过部分由政府兜底。
敢创新,逐步实现“老有善养”
白天和老伙伴们一起打打牌、上上,累了还有床铺可供休息,晚上走几步就能到家,西街道社区养老服务站深得周边老人的青睐。像这样的社区养老服务站,全市已建成174家,许多老年人实现了养老“不离家”,就近就便享受医疗护理、康复保健、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服务。
我市通过新建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民办养老机构,为城市低保空巢老人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等模式,使老人们既可以选择到养老机构里颐养天年,也可以拿着“服务券”自主选择服务。今年,城市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还将按照每百户不低于15平方米的标准扩建,农村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达到60%。
在此期间,农村五保供养标准大幅提高,其中分散供养标准由2011年的每人每年1400元提高到2400元,增长71.4%;集中供养标准由2010年的每人每年1900元提高到5400元,增长184.2%。
除了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近年来,我市还在全省率先推动医疗护理与养老服务的融合发展,创立以医辅养、以医带养、以医托养、以医联养四种医养结合新模式。2016年,16家医疗机构开展养老服务业务,在有效满足养老群体医护需求的同时,盘活了大量闲置的医疗资源。
天津卵巢炎血糖正常值
广州宫颈糜烂治疗多少钱
上一篇:晋州采摘游欢乐过中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