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成洲先生几天前来访吧

更新时间:2022-02-14 04:08:02

米成洲先生几天前来访,送来了他的146首诗歌新作和5篇散文诗,说他的第二本诗集《流火》就要出版了,希望我读读这些作品,为这本集子写点文字。

米成洲先生上一本诗集《颤动的风》是去年年底出版的,距现在不过短短四个月的时间。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能创作出如此多的作品,无法不让人感到惊讶。米成洲先生是一家路桥公司的董事长、总经理,按现在流行的称呼,应该叫他米董。可米董一边打理着他的生意,一边却有诗歌新作源源不断地问世,真令我等职业摆弄文字者惭愧。

诗歌创作是需要灵感和 的。没有灵感,没有 ,天天伏身案头,把胡须全部捻断也未必能写出佳作。米董能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以惊人的速度创作出这么多作品,可见他的创造力是多么的旺盛,诗情是多么的澎湃。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他对文学的虔诚和执着,当然还有必不可少的努力与勤奋。

今天,关于文学,在所谓的文坛,什么危机、边缘化、文学将死或已死的叫嚷不绝于耳。当许许多多的作家为了作品的销量或获奖而放弃自己的原则,一味迎合读者或评委的趣味时,他们对文学的虔诚和执着也就在不知不觉间消失了,文学这时不过是这些作家获取名利的工具。而米成洲却以他自身的市场实践和写作体验证明,写作最初和最终都是出自灵魂的需要。米成洲的诗歌最初大都发在上,那是一个庞大的群体,他们一起写诗,互相阅读、评论。对他们来说,写作没有任何世俗的功利目的,只是出于表达的需要。这些写作者的写作技巧、表达手段与专业作家们相比,的确显得有些简单和生涩,但这并不影响写作给他带来的快感,并不影响写作对其生命产生的意义。对米成洲来说,做生意也许只是生存必要的手段,而写作才是生命意义之所在。通过他的作品,我们可以切实感到他对文学有着明确的期待和信任,并因而对文学有着足够的虔诚与执着。他相信文学可以为灵魂提供栖息的家园,埋葬黑暗,讴歌光明。因而他在诗中写到:“海子走得过早/忘记把我拉上/我留守在家乡的田园/为黑夜掘墓/为白昼写歌。”(《欲望》)米成洲在诗中所表现的,是一种自觉担当的精神,他要努力使文学对人生、对世界产生意义。所以,文学确实不仅仅是一种技巧,它最终是与信仰、灵魂无限关联的,它能够也应该为生命的安立提供帮助。米成洲的写作给我们的启示在于,写作是灵魂的需要,是自觉的担当,不应是谋取名利的手段,因而对文学,要保持足够的敬畏。当我们这样看待文学、对待写作的时候,有关文学的一切悲观、绝望、焦虑、不安的情绪都会烟消云散。我们因而会坚信:在时间的尽头,仍能听到灵魂发出的声音,这就是文学。只要灵魂在,文学就在。时代在变,载体和传播方式在变,而在无尽的形式变换中,文学如浴火的凤凰,将一次次再生,永远不死!

关于米成洲的诗歌创作,我在他上一本诗集《颤动的风》的序言中已经谈了很多。这本诗集基本上延续了他以前的创作思路,依然是用简单明快的语言表达他对人生、社会、宇宙的思考,表达对于人类纯真的感情,特别是真挚的爱情的颂扬,表达对于社会公正、和谐、美好的追求。在这本集子中,我们还看到了更多对于宇宙和人的基本问题,比如对时间、对生死、对宇宙和思考和追问。这都体现出了他写作的理想精神和意识。

青蛇 米成洲诗歌的表现手法主要是运用象征的手法和直抒胸臆。直接描写社会现象、抒发自己内心情感的作品在他的全部作品中有一定比例,这些作品主要是表达他对社会上一些不良现象的批判态度,以及自己的理想信念等。这部分作品相对比较直观,理解起来基本没有什么障碍。他的另一部分作品,较多地使用象征,特别是整体象征的手法,表达他对世界的态度。他的诗中出现最多的象征符号是情人、爱人,他用这样的方式来表现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世界之间种种微妙的关系,并最终现了他在理想光芒照耀下对人与世界爱的情感。

作为企业的老板,米成洲在市场中行走,时时要面对复杂甚至有些丑恶的社会现实。如他在诗中所说:“我去市场,可那里的蓝天变成了黑夜/黑暗里的灯隐约闪亮。粮食、蔬菜/开始腐烂,肉已发臭。我的纸币/兑换不了良心”(《包子》)这就是米成洲,在复杂的社会现实中,保持着清醒的认识,让自己的灵魂保持纯净,让灵魂为理想和光明而歌唱:

原野飘荡的灵魂啊

那是生命的延续

阳光抱着麦穗

我抱着诗歌

让灵魂和风一起唱(《欲望》)

共 1748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写作最初和最终都是出自灵魂的需要。”人是最复杂的生命体,在真实的社会生活中,我们总是不得不用虚伪的皮囊将自己包裹起来,而真实的灵魂需要歌唱,需要抒发,诗歌是宣泄自我的最佳文体。因而,作为诗人,不论身处怎样的境遇,都必须保鲜节操,坚守自我。如此,才能让灵魂沐风而唱。期待米成洲新诗问世,问候何弘老师。 ——海恋1977

郑州哪里专业治白癜风
烟台看白癜风医院哪家好
西安男科专科医院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