拙作也被临了艺术随笔力量

更新时间:2021-05-03 19:56:06

拙作也被临了(艺术随笔)

亦 临 拙 作。

王全国向媒体回忆 程庆拾 古 生 。

一位初学钢笔画的北京女士,络名“雨佳石屋”的大姐,近来颇临摹了我的几幅钢笔画小品,并发给我希望“指正”感其勤奋认真,特别是感其诚恳,这里干脆写一篇小文,既是回复,也是回忆一一我过去的确得益于“临”的学习。

她的这几幅临作,均是临摹我今年以来的钢笔画作品,多为34x34厘米的圆形扇面,有的是泥金宣,有的是粉彩宣。我的这些画,应该算是所谓“创作”吧,全是风景,也全是直接上钢笔,完全没有打草稿。这样的一点自信,我还是有的。采用的技法比较多样,或排线,或绕圈,或布点,一切任凭当时的感觉,有点随心所欲吧。由于自信,由于胆大,也由于熟悉,我这样的钢笔风景小品基本上都能传达出自己内心的特殊感受,也与希望出现的效果接近。这种表现手法,其实并非一把“胡整”而是与过去写生和临摹佳作的学习经历有关,并因为写生和临摹打下了一些造型基础,而驾驭用线也相对娴熟和自如。因此,这样的小品也大致上可圈可点,具有一定的美感。构图,意境方面的表达也相对的差强人意吧。画得自信而轻松,有底气,是我这些小画的特征之一。

而北京这位女士的临作,优点是临得比较像,构图如出一辙,起码一望而知从哪里来的( 明显是临摹程老师的原作 )一位初学者,能有这样的状态,是值得肯定的。但也正是因为这方面的体验尚浅,功力还不够,便难免有照猫画虎、生吞活剥的毛病。原作为什么要这样画,在理解上尚未到位,不能更好把握我的意图,以及为什么要这样用笔。

临摹别人作品,一般情况下是不容易超越原作的。这就是书法上,后人临前人法帖,最多写得与原帖接近,却无法超越,道理是一样的。

但只要用心下功夫,今后一定会越来越好。鄙乡有一个俗谚,说徒弟跟师傅学编竹篮,“一个怪,两个卖,三个四个逗人爱”第一个篮子不太好,有点怪模怪样的,但第二个就可以卖出去了。徒弟越编越漂亮,终臻惹人喜爱的状态。能“逗人爱”就十分了不起。

雨佳石屋女士的临作,也终有“逗人爱”的一天。逗人爱,不仅仅形似,精神品格上也有所达成,摸清了“师傅”作品的脾气和实质,也就能神形兼备了。

而临摹的最终目的,肯定不是“临得像”这样简单,而是要逐渐过渡到自己的创作上,画自己的感觉和心声。否则,这样的临摹就失去意义了。

雨佳石屋之外,还有其他一些钢笔画爱好者,近来也陆陆续续在临我的拙作,这真令我有点受宠若惊,和心中忐忑不安呢。希望我的画不要误导他们吧。建议最好去临更有功夫的作品。

我自己过去临西方钢笔画家的作品,或临国内赵士英、陈玉先、彦涵和吴冠中等人的钢笔画,还有选临高尔基三部曲《童年》等著名的钢笔连环画,虽获益良多,综合表现能力有所提升,但同样的道理,我的临作可能也难免照猫画虎,得形遗神吧? “得神”是很难的,模仿毕竟是模仿,有七八成收获就已经难得了。

2017年10月16日。

于天山下三即斋。

呼和浩特宫颈糜烂哪家好
商丘哪家白癜风医院好
杭州医院哪家治疗白癜风好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