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部署贸易强国20年内实现由大变强
更新时间:2020-08-07 21:40:18
商务部部署“贸易强国“:20年内实现由大变强
将出台首份 贸易强国 指导性文件 旨在2030年实现贸易强国
日前独家获悉,商务部正在起草培育和引领 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 的文件,开始对打造 贸易强国 展开部署。据悉,此文件由商务部外贸司负责起草,不久后将出台。
今年4月14日,世界贸易组织公布中国2013年货物贸易总额达25.83万亿元人民币(约合4.16万亿美元),超过美国的3.91万亿美元,跃居全球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然而,在成功登顶世界第一后,中国依然面临着产品缺乏核心竞争力、服务贸易发展滞后等诸多积弊,令中国从第一贸易大国指导性文件的转变之路显得任重而道远。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必须加快培育参与和引领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以开放促改革。据《中国经济周刊》了解,商务部正在制订的打造 贸易强国 的文件,正是基于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上述要求。商务部即将出台的这份文件,将成为首份对中国打造 贸易强国 具有指导性意见的文件。
技术、品牌、质量、服务
四位一体打造贸易强国
在该文件出台之前,先形成了一份课题报告。
从商务部多方了解到,2013年初,商务部成立了一个 加快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 的课题组,当年底该课题组形成了一份课题报告(下称 课题报告 ),对新时期如何打造贸易强国作了深入的研究。
据了解,商务部的这一课题组,采用了高配的组织架构。课题组由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代表兼副部长钟山牵头并担任组长,报告由商务部外贸司、产业司和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三方共同完成,主要围绕 技术、品牌、质量、服务 四方面展开。据知情人士透露,课题报告完全是为商务部即将出台的 培育竞争新优势 的文件打基础, 文件是在此报告基础上形成,文件起草已经进行一段时间了,目前正在走程序,不久将出台。
报告主要围绕如何构建 外贸竞争新优势 展开。从目前的国情以及外部环境来论证培养外贸竞争新优势的重要性。 参与了课题报告的霍建国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身为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院长,霍建国透露,课题报告提出了培养外贸竞争新优势的思路,以 技术、品牌、质量、服务 为核心,配套内容还涉及营销络、跨国公司的发展思路、海外投资以及下一步如何发展服务贸易等。
要培养外贸竞争新优势,法律体系和市场环境是不可忽视的关键环节。霍建国表示,课题报告从法律体系和市场环境的建设进行论述。 关键是市场环境,报告主要强调如何进一步深化改革和开放,创建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这是发展的根本要素。
在课题报告中,政府的职能定位也做出了相应的调整。 在未来的发展中,政府应集中精力营造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主要起引导性作用,避免直接主导企业的竞争行为,更不应该具体规划那些企业该做什么,那些企业该如何调整,应让经营主体发挥更大的作用,充分体现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主导作用。 霍建国说。
随着信息技术向世界经济各领域的渗透,电子商务成为新时期贸易的重要平台与手段。霍建国认为,培育新的竞争优势,很有必要形成一些新的贸易平台, 像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的经验还是不错的。还有络销售的平台,电子商务的平台,包括一些大型的交易展会的平台,在课题报告中都得到了肯定。
2030年前后
初步实现贸易强国的目标
目前,中国的出口产品多数源于加工贸易而非自主知识产权产品。中国是纺织品、玩具等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最大出口国,却经常饱受贸易规则惩罚之苦。商务部日前发布的《国别贸易投资环境报告2014》显示,中国仍是贸易保护主义最大受害国。
2013年,我国出口产品共遭遇92起贸易救济调查,涉案总金额约36.6亿美元。此外,技术性贸易壁垒、不合理的卫生检疫标准等对我国出口产品的限制增多,对企业利益和产业发展形成制约,我国企业面临的国际贸易和投资环境依然严峻。
改变是必然之势。商务部知情人士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现在就是通过国务院、商务部联合几个部门下发文件,来推动各地对打造贸易强国的重视,组织实施打造贸易强国进程。
中国缺的不是出口产品的数量和价格优势,而是经营的竞争力。 霍建国向《中国经济周刊》表示,和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对产品的经营能力、市场开拓能力、创新能力和对市场的跟踪、维系、后期服务的能力都不足, 而培育 竞争新优势 就是要围绕这些能力,创造条件使其尽快提升。
早在2010年4月,商务部国际经济贸易合作研究院公布的《后危机时代中国外贸发展战略研究》报告(下称 战略报告 )为贸易强国初步描绘了愿景。
战略报告提出,未来20年中国对外贸易发展要实现 从大到强的转变 ,即在2020年前巩固贸易大国地位,推动贸易强国进程;而在第二个10年即到2030年前后 初步实现贸易强国的目标 。
而在霍建国看来,外贸强国至少要在品牌上占有一定的比例,此外还有市场的拓展能力、海外营销的能力,以及技术研发和售后服务。 课题报告提到的 技术、品牌、质量、服务 ,这其实涉及一个国家软实力的竞争。
技术、品牌、质量、服务 ,可视为新形势下商务部推出的中国打造贸易强国的 杀手锏 ,再结合4年前商务部出台的战略报告,中国外贸由 大 转 强 的 路线图 已基本明朗。
两者虽同属商务部部级重大课题,但提法却有不同。战略报告明确提出了 贸易强国 的概念;而课题报告,提出的是培育 竞争新优势 ,业内分析认为,虽然提法不同,但意思一致, 后者主要是跟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精神相契合。
比较两份报告看,打造贸易强国的 路线图 基本不变。据霍建国介绍,中国将在2020年初步形成一个具有一定竞争优势的贸易强国,在公平竞争的贸易环境下,外贸发展的各项经济指标都比较到位。但距离真正的外贸强国恐怕还需要再巩固提高若干年,估计会到2030年。
迈向 贸易强国 ,
高端制造业还是服务贸易先行?
中国产品参与国际竞争主要依赖数量和价格优势,产品缺乏核心竞争力,附加值低,已成业内共识。
要打造贸易强国,产业升级是必然。但目前业界对 打造贸易强国是优先发展服务贸易,还是优先发展高端制造业 存在争议。
商务部课题报告认为,制造业技术升级是中国迈向贸易强国的必备条件。 与跨国公司相比,我国企业的技术创新动力明显不足。 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常务理事周世俭直言。在他看来,改革开放35年来,制造业核心技术的缺失是导致我国成为贸易强国的一大障碍。 尤其是汽车行业,应当说是一个失败的行业,到现在核心零部件都是靠进口。
相关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汽车行业只有50%的产品是自主品牌,在轿车领域更少,只有25%的产品是自主品牌。 从2010年开始,中国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汽车生产大国,德国大众、美国通用在中国生产的汽车总量都超过了本国的产量,汽车业对我国经济的拉动超10%,但是发动机、变速箱是谁的?核心零部件到现在都是靠进口,到现在我们都不能说汽车是中国制造,只能说是在中国组装的;更不能叫中国汽车制造厂,中国只是汽车的装备厂、组装厂。 周世俭说。
他认为,多年来 市场换技术 政策的结果是,中国的市场让出去了,但技术却没有换来;即使换来的,也是二流甚至是不入流的技术,没有最先进的核心技术;大规模引进不但没有加强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反而侵蚀了我国自主创新的基础。
飞机制造也不例外。2013年10月,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与美国波音公司签署了一份关于在西安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下称 西飞 )生产737MAX内侧襟翼的多年期合同。
这在业内是一件令人兴奋的事情,预示中国可以为波音公司全系列机型提供结构组件。但在周世俭看来,素有中国军机摇篮之称的西飞,虽然诞生了我国航空史上的多项第一,但是出口的也仅是附加值低的零部件。
西安飞机制造商主要给波音飞机生产起落架、密封舱门、垂直尾翼、水平尾翼,生产得很不错。而美国自己的制造商生产的是飞机的机头、发动机、电子操控系统,美国生产的都是高附加值的核心技术,我国生产的都是低附加值组件。我到波音总部参观,一架飞机是由17个国家的零部件进行组装,但核心技术都是美国制造。 周世俭感叹道。
与制造业相比,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不足也很明显,逆差持续扩大。2013年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5396.4亿美元,仅为美国的一半左右。
很多人没搞明白,我们是要发展服务业,还是通过发展服务业从而打造一流的制造业。 对外经贸大学副校长林桂军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认为,重点还是要通过发展服务业,来促进制造业的升级。如果没有高效率的服务业,也不可能有高效率的制造业,二者相辅相成。 现在的问题是,只专门发展制造业,却忘记了服务业和它的密切联系。
而在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院长邢厚媛看来,发展高端制造业是打造 贸易强国 的核心。她认为,目前我国制造业的整体水平需要提升,贸易强国的基础还是由国内装备制造业的水平决定,服务贸易只是把国内商品推向国际市场的一个流通环节。没有国内制造业水平的提升,就不会有贸易强国或者贸易结构的调整。
在她看来,生产型服务业需要提升,尤其是吸引国际高端的生产型服务业来中国投资,将会促使我国整体的服务贸易结构发生改变。
广安白癜风好的医院东莞好的白癜风医院
经期不准调理方法
下一篇:宠物整容我还是第一次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