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父亲死了位置位置
更新时间:2021-02-01 23:03:03
他的父亲死了。他的母亲死了。他的儿子死了。他的女儿死了。他的妻子死了。他的女婿死了。他的外孙死了。他的战友死了。他的赌友死了。他认识的很多人都死了……
这是一本描述死亡的书,书名却叫《活着》。
《活着》这部长篇小说成书于1992年,是余华的代表作,也是他唯一一部兼有现实主义文学和先锋文学特征的作品。余华曾发表过这样的宣言:“我现在是一个关注现实的作家。”因而,《活着》与同期的作品《许三观卖血记》和早期作品《在细雨中呼喊》等有着很大的变化,他逐渐从狂热与荒诞的幻想中摆脱出来,投身于冷冰冰的现实,用他自己独特的眼光观察着这个现实的世界,创作出了《活着》这么一部残酷而引人深思的作品。
余华这么说起他的写作缘起,“我听到了一首美国民歌《老黑奴》,歌中那位老黑奴经历了一生的苦难,家人都先他而去,而他依然友好地对待世界,没有一句抱怨的话。这首歌深深打动了我,我决定写下一篇这样的小说,就是这篇《活着》。”
这是一部溢满血泪,用死亡做脚印在冰冷中叙述残酷的小说。故事用老人——福贵自己的口吻去描述他的一生,从富家子弟到倾家荡产,气死了自己的父亲,好不容易浪子回头勤勤快快跟家人过活却被拉去当壮丁,几经周折回到家,母亲已不在人间,女儿也变得又聋又哑,儿子刚懂事,却因为救人被医生抽干了血而无辜的死去,女婿因意外而不幸身亡,女儿因产后大出血而死去,妻子操劳成疾而去世,最后连可爱的小孙儿也死去这一血淋淋的生命过程。
一个叫做活着的故事,我们却看到人们在这里纷纷一一的死去。
读完这本书,我的心里有一种无法言语的沉重感,那些曾经自以为沉重的苦难在瞬间变得举无轻重,忽然明白,原来没有什么东西能够比活着更加让人艰难!
在书的自序里有着这样的一段话,“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叫喊,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福贵的人生是不幸的,但在这个不断伴随着死亡的命运里,他却依然坚忍顽强地活了下来,他对于生活的忍受让我们我们感受到了一股生命的力量,更让我们看到了生命力的一种伟大。
文中,“我”在福贵的脸上,看不到被苦难摧残留下的悲伤,也看不到绝望的颓唐,看到的只有远处的川野呈现出舒展的姿态,是那么的广阔,无边无际,还有那在遥远处轻轻波动的宁静。那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心境?我们无法体会,也许,只有如福贵这样一群经历过生死存亡,坚强的承受着生命的人才最清楚了。
“家里的人全是我送的,全是我亲手埋的。”福贵这样淡淡地诉说着死亡。世上最痛苦的莫过于亲眼看着亲人一个个离开自己,特别是“白发人送黑发人”,这对于一个普通的中国老百姓来说究竟是一种怎样的悲恸!然而苦难加上忍耐,早已塑造了他宽广、坚忍、温婉的性格,对于福贵而言,苦难已经消失于无形,在他的内心有的只是道禅思想中那种面对生活的超越和平静。所以,他依然地平静地活着,在这个充满苦难的世界,他以笑的方式哭,犹如在讲述着别人的故事,用“活着”这一亘古的姿态诠释着生命最真实的状态。
在那段动荡的日子里,福贵跟其他农民百姓一样,只能忍受着生活的磨难,坚忍的存活着。命运的荒诞捉弄让他们不得不眼睁睁的看着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在面前死去,这种感觉是那么锥心刺骨,却又那么无可奈何,生命的死亡总是随时随地的发生在他们的身边,命运的悲剧于他们而言恐怕早已习以为常,然而比这些苦难更能让人觉得心酸的却是这群善良可怜的人儿就像福贵一样,依然还挺立着脊梁骨,微笑的在这尘世体会着活着的含义。
人,为什么要活着?
很多时候,我们总是在苦苦追寻活着的意义,,因为看不到生命的方向,于是便产生了迷茫,对生命有了质疑,甚至不惜抛弃生命。我们总是痛苦于无以掌控命运,纠结于不知如何面对种种,却不知竟是我们自个将这一切不幸的怨念和无边的绝望纳入了自己的生命,我们不停地追问着生命的本质,最后却还是不得其解。
余华则言辞振振的告诉了我们:“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的,而不是为活着以外的任何事情而活的。”
活着就是一切,活着就是任务,活着不需要理由,因为活着本身就是一种理由!
他给了苦苦追寻的我们一个看似简单实却无比深刻的答案:没有其他理由,为活着而活!福贵就是这样一个活着的强者,他的命运向我们昭示了“活着”的意义。关乎生命的存在,其实我们不需要去探究太多本质的东西,太多的奢望和追寻只会成为生命的一种负累,因为生活本没有幸福与不幸,而生命也只有一种存在,那就是——活着!活着,不需要任何理由,生命只是静静地“活着”,尽管生命的苦难不断,但我们不能够总是沉迷于舔尝痛苦,若是不能纯粹的笑,那就如福贵一样笑着哭吧,无论如何,这也是一种活着的坚强姿态!
为活着而活,这个看似荒唐的理由却充满了对生命价值的肯定和人文价值的关怀,同时也告诫了我们,那些亵渎生命的理由都是不足以存在的,任何原因都不是人放弃生命的借口,因为活着就是一种最伟大的生命行为!在这里,这个简单却又充满思辩色彩的道理被余华用富贵的人生活生生的向我们进行了淋漓尽致的诠释。
活着就是一种存在,没有其他理由,我们都应为了活着而活,一切的苦难都不是苦难,所有命运的浪潮终究都会回归平静。我们都应该懂得生命,也都应该承担起活着的,既然大地和母亲赋予了我们鲜活的生命,那么我们就应该以最勇敢的姿态活着!就像文章末尾我们看到的那样:
“老人和牛渐渐远去,我听到老人粗哑的令人感动的嗓音在远处传来,他的歌声在空旷的傍晚像风一样飘扬,老人唱道:少年去游荡,中年去掘藏,老年做和尚。……我知道黄昏正在转瞬即逝,黑夜从天而降了。我看到广阔的土地袒露着结实的胸膛,那是召唤的姿态,就像女人召唤着她们的儿女,土地召唤着黑夜来临。”
是的,生命仍在继续,我们依然其净利润分别为2758.1亿、2278.3亿、1794.1亿和1695.9亿元。其中需要坚强地活着。
共 2 9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这是一篇充满着哲思的书评。关于《活着》这本书的书评,是我第二次看见,再次看的时候依然有种冲动想去看看这本书。春上村树的那篇《挪威的森林》里有一小部分写到提及过“活着与死亡”的关系,当时看着的时候感觉深奥得让人无法理解。我想,在这里我也一样不能够再去做过多的提炼与总结。这篇书评的结构安排是我所喜欢的,不单纯的去叙述书里的内容也不仅仅铺陈自己的观点,相反的是这两部分的安排刚刚好。一本好的书有时是从各种吸引人的目光的理由开始的,书评就是其中之一。如果你看一篇书评,一看完就有想去看看这本书的冲动,那么这个书评就是成功的。在我看来,作者做到了。我会去找出这本书,细细来读。问好作者,好文欣赏了!【:慕温言】
1楼文友:201 - 14:10:52 问好作者,很精彩的一篇书评。在我写按的时候已然觉得自己理据单薄词穷。如果笔者的表述再精准详细些就更好,比如文字出现的一些句子 这是一本不断死人的书 ,我冒昧修改为 这是一本描述死亡的书 。如若温言点评不当,还请文友见谅。 找一个人陪你奔波流浪,喧嚣看透、浮华看尽,然后静静生活,细水长流,如若不能,就做自己的太阳。
回复1楼文友:201 - 15:09: 谢谢的辛苦点评,从整个联赛目前来看您精到详细的点评让我倍加触动,问好您,请多多指点!
2楼文友:201 - 15:26:17 回若水伊儿:
我们在流年共同学习,共同成长。 找一个人陪你奔波流浪,喧嚣看透、浮华看尽,然后静静生活,细水长流,如若不能,就做自己的太阳。
楼文友:201 - 10: 1:06 细腻精湛的文笔,余华的代表作《活着》在你的笔下生辉! 一壶烈酒醉太平,两杯清茶掏心扉;三更夜话言不尽,四海天涯总相会 。
回复 楼文友:201 - 15:24:08 谢谢文友的欣赏,问好!
4楼文友:201 - 22:48: 0 余华的《活着》的福贵在经历一次又一次的丧亲之痛中领悟到了活着的快乐。
小说家朱山坡在评价余华的作品时说,他把小说写简单了,把人复杂的一生写得像小人书描画的那样通浅易懂,而不是装神弄鬼,把简单的东西搞复杂。
《活着》里的福贵,《许三观卖血记》里的许三观,他们的一生是那样的漫长而简约,但我们又觉得那么短暂和宽广。
可见活着就是王道。
作者这篇赏析,可贵的是还提出了自己独到的思想,是的,生命仍在继续,我们依然需要坚强地活着。
回复4楼文友:201 - 2 :28:17 是的,活着就是对生命的最好诠释。每次读余华的作品都总是让我倍加震动。
谢谢山地老师的评语,伊儿向您问好!
乌鲁木齐治疗子宫内膜炎医院福州男科不孕不育治疗哪家好成都早泄治疗费用多少钱
日照哪里治疗白癜风效果好兰州包皮过长治疗费用看白癜风的专业医院
呼伦贝尔看白癜风权威医院沈阳包皮包茎治疗费用多少钱
鲑降钙素出现不良反应
上一篇:石钟山小说大院子女上荧屏位置位置
下一篇:从而再议论或抒情位置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