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法师法官们的大管家杨景贤kisi
更新时间:2020-07-27 18:51:42
核心提示:完成办公大楼改造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杨景贤当起了“光杆司令”,在4个月里出色地完成了任务。老杨虽然是名转业兵,但自创的独特空间模式得到了法官们的一致认可。
201 年8月6日,北京第三中级人民法院成立。为完成办公大楼改造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杨景贤当起了 光杆司令 ,在4个月里出色地完成了任务。老杨虽然是名转业兵,但自创的独特空间模式得到了法官们的一致认可。
北京市新成立的第三中级人民法院正式对外办公整整三月有余,作为办公室副主任的杨景贤却一直没闲下来。青年法官的住宿紧张了、食堂伙食不好了、法院班车班次少了,同事们第一反应就是找 老杨 来解决。
近日,民主与法制社采访老杨时,发现平时爱干净的他,发根上已长出了约一寸的白发。 早知道你们来,我就打扮一下,一忙起来就顾不上了,蓬头垢面的,实在是抱歉。 杨景贤捋了捋他那黑白参半的乱发。
光杆司令 造大楼
在52岁的杨景贤眼里,工作分为两个简单程序:接受和完成任务。他多年来的 安分守己 深得领导信任,一堆 硬骨头 工作也接踵而至。
2011年10月10日,北京市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成立三中院。当时筹备组只有现任三中院院长索宏钢、副院长张晓琨、政治部主任辛振兴和杨景贤四人。
根据筹备组安排,三中院办公选址、建设和装修任务就落在了杨景贤一个人的身上。而且从选址到建设要在201 年7月29日前完成,留给杨景贤的时间只有4个月。
当时决定将北京北五环边的一家酒店改造成办公场所,我心里就犯嘀咕。 杨景贤说, 按照正常程序,工期就远远超出4个月,何况还要盘店谈租金、寻找施工单位、起草图纸、装修办公室
杨景贤告诉,当时压力很大,改造程序的第一步就给他造成了不小的麻烦。 三中院并未正式成立,所以我身边没人帮忙,光杆司令一个。 有时要出去谈判联系业务就非常麻烦,这么大的改造项目就一个人在张罗。
初始,酒店老板不愿将场地租给杨景贤,怕上当受骗,因为许多社会人士还未曾听说北京要成立三中院。就这样,杨景贤来来回回跑了整整五次,把工作证、政府批文、承租合同等材料全都拿给酒店老板一一审查,最终才与杨景贤签了承租合同。
然而, 按下葫芦浮起了瓢 ,酒店老板这边谈好了,同院的夜总会老板却不答应将场地租给杨景贤。 不能租,也不知道你们什么人,你们说是谁就是谁了?我不信 杨景贤只得将所有证件捎上后,回头再请酒店老板作证明,夜总会老板才松口同意租赁。
逼出来的 鬼点子
经过前期准备工作,三中院改造工程终于开工了。杨景贤每天早上第一个到工地,有时连饭也顾不上吃。一张桌子、一把椅子就研究起了图纸。
后来,筹备中的北京三中院在社会上招聘10名大学毕业生帮忙,但他们毫无施工管理经验,杨景贤不放心,怕孩子们磕着碰着,根本不敢用,基本上还是自己亲手干。
就这样,杨景贤在工地住了4个多月,凡事亲力亲为。 这是我干过最漂亮的活儿。 面对已经投入使用的三中院办公大楼,杨景贤颇为骄傲。
三中院由一家酒店改造而成,改造过程中存在着太多的局限因素,这跟新建一座大楼完全是两个概念。 曾参与过三中院改造的一名建筑人员告诉。
而在紧张的4个月中,杨景贤发明了一些古怪的代号, 10+1 2+2 他凭借自身多年基建工作经验,大胆将专业设计理念数字化,既通俗易懂,又能牢记于心。
让领导和工作人员在一个大屋子里办公,既可以加强领导和大家的沟通,还可以节省办公空间。 把原来酒店的大房间隔开,让中层领导在里面一层办公,内勤人员在门口位置办公,这样一来就解决了领导办公面积超标难题 杨景贤津津有味地讲述着他自创的空间模式, 酒店有地下室,我们不能空着它,正好法庭需要的面积和地下室的面积差不多,于是就试着改成了法庭。 连三中院审判法庭的法官们都非常欣赏这种格局。
三中院副院长张晓琨也赞扬杨景贤, 有他在,三中院的基础工作没问题。
然而,这些 鬼点子 对于非建筑专业出身的杨景贤来说,都是 被逼出来的,人疯狂起来总有奇迹发生 。从国家法官学院北京分院到被誉为 中国审判大楼标杆 的北京市高院审判大楼,都凝聚着杨景贤的思考。
杨景贤告诉, 我就是个转业兵,所有的建筑经验都是从工地上边干边学来的。
送礼是沟通不到位
负责这么多的大项目,没有人溜须拍马、送礼请客是不可能的。 一次良好的沟通,比上几次廉政反腐教育课要有用。 面对这样的糖衣炮弹,杨景贤毫不掩饰地说, 在这个支持多个4G制式。至于其他的改变岗位上,我该芯片采用了28纳米制程没有出过任何问题。
杨景贤向分析,之所以请客送礼现象存在,就是你该给人家的实惠没给,该给人的方便,没让人方便。如果一个项目负责人都把建筑款顺利结算,不拖拉、不克扣,为何人家要送礼? 其实,就是沟通不到位。
要工作就要与外界接触,谁也不可能高举 免战牌 。如何避免不正之风?沟通可能比拒绝更有效。 杨景贤说。
遇到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的 公关 ,杨景贤一般都会应允。但要吃饭,必须在工地吃饭或者在单位吃工作餐, 怎么吃都行,想怎么聊都行,只要要求合理我就会帮助解决问题。 杨景贤说, 其实,我喜欢住在工地,晚上巡视工地,和值班人员聊聊天,这样可以解决很多问题。
目前,作为北京三中院办公室副主任的杨景贤负责整个法院人员的 吃喝拉撒睡 ,但他还是乐此不疲。
北京三中院宣传处工作人员潘园园告诉,所有人都认为一线的法官最辛苦,一线的干警最值得尊敬。殊不知,做后勤的人为了给法院工作人员提供便利舒适的工作环境,磨破嘴皮就为了省点开支,同时还要抵制各关系单位的诱惑, 真是操碎了心。
至于未来,杨景贤希望在退休前帮助三中院盖一座新办公大楼, 这就是我的梦想。
先声药业任晋生先声药业任晋生
先声药业任晋生
先声药业任晋生
先声药业任晋生
先声药业任晋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