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确保今年20万人脱贫300个村达脱贫维权
更新时间:2020-10-24 03:03:50
保定确保今年20万人脱贫 300个村达脱贫标准
今年保定市大力开展扶贫攻坚惠民生专项行动,按照“提标、提速、提质”的要求,全力打好十个方面的攻坚战,确保当年全市20万人脱贫、300个村达到脱贫标准。
“我们将坚持政府主导、群众主体、一县一策,改革创新扶贫工作机制,引进工商资本,把贫库存较为合理。当前困地区的基础设施、支柱产业、群众收入搞上去。”保定市扶贫办主任张明说。
打好精准扶贫攻坚战,打开提高扶贫成效的突破口。按照统一部署,完善扶贫统计监测,将100个重点贫困村(其中阜平县20个村,其余8个县各10个村)的1万户、3万人作为最需要帮助的人,制定全市综合帮扶方案,率先启动实施精准扶贫,变以往“大水漫灌”式的扶贫为“定向滴灌”式的靶向精准扶贫。
打好脱贫摘帽攻坚战,打开加速农村小康进程的突破口。按照环首都3县2015年、平原县2014年、其他县2017年前全部脱贫摘帽要求,提前完成“十二五”规划村脱贫摘帽。市县两级财政加大对扶贫攻坚的支持力度,严格落实环首都县和阜平县公共财政预算的2%、市和其他贫困县1%专项用于扶贫攻坚的要求,确保财政扶贫资金投入稳定增长。
打好基础设施建设攻坚战,打开公共服务水平提升的突破口。以水、电、路、房为重点,加大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高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确保年内“十二五”规划内贫困村基本实现主要街道全部硬化、饮水安全全部解决、危房改造全部完成(阜平县除外)、安全稳定用电保障水平明显提高。
打好寄宿制学校建设攻坚战,打开教育扶贫的突破口。加快推进山区寄宿制学校建设,年内建成34所,着力提高基础教育普及程度和办学质量。提高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技能,大力开展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实用技术培训,整合各类培训资源,提高培训效果。
打好工商资本引进攻坚战,打开市场化扶贫的突破口。充分运用市场思维和市场机制抓扶贫,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主导作用,大力培育市场主体,每个重点县引进一至两家战略合作者,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引入工商资本进入贫困地区发展现代农业、进行荒山开发等,从根本上解决产业发展中的资金、技术和市场问题,带领更多的贫困群众尽快脱贫致富。
打好股份合作发展攻坚战,打开农民稳定增收的突破口。用股份合作的形式,重点发展壮大已形成一定规模、具有发展前景的核桃、设施菌菜、特色养殖等十大扶贫产业,用好土地经营权流转及扶贫政策资金,解决资本到户、权益到户、效益到户的机制问题。通过“政府+企业+金融+合作社+农户”的形式,鼓励扶持扶贫对象参与各种新型经济合作组织经营,确保年内实现规划内贫困村合作组织全覆盖。年内新增核桃等林果12万亩、设施菌菜1万亩、肉(蛋)鸡100万只以上,促进群众稳定增收。
打好山区综合开发攻坚战,打开资源深度利用的突破口。发挥山区资源优势,坚持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同步推进,大力推广阜平县马沙沟“葫芦峪”模式、易县太平峪整合资源综合开发模式等,以全市十大山区综合开发产业片区为突破,全面推进太行山综合开发,打造绿色生态产业发展带。
打好家庭手工业攻坚战,打开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的突破口。根据农村特点,以30至50岁农村留守妇女为重点,在贫困村大力组织发展传统特色和新型家庭手工业,建立农村贫困妇女就近增收的新渠道。全市重点培育手工业示范村100个,新增从业人员3000户以上。
打好对口帮扶攻坚战,打开全社会参与扶贫攻坚的突破口。围绕构建多元扶贫大格局,组织开展扶贫项目援助、爱心捐赠、结对帮扶、定点扶贫、科技示范等行动,引导社会各界参与扶贫攻坚。在坚持单位包村的同时,建立完善领导干部联系贫困村、帮扶贫困户机制。加强与驻军单位的沟通与联系,完善军地合作共同帮扶贫困地区机制。
打好科技金融扶谨慎观望增加贫攻坚战,打开扶贫开发机制创新的突破口。通过科学规划、试点先行,探索扶贫工作新模式、新机制。抓好阜平金融改革综合扶贫试点,力争涞水、涞源、唐县在金融扶贫上实现新突破。各重点县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合作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示范基地和园区,推广现代农业技术,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强化扶贫开发工作的科技支撑。(通讯员 韩瀚 徐华 葛西劝)
阳江哪所医院能治牛皮癣
石家庄看白癜风哪家医院好
小孩免疫力差体重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