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 1日夏季
更新时间:2020-04-05 15:18:37
2015年滇池流域国家考核结果较好,得分72.7分
近日,环境保护部发布了《关于发布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专项规划2015年度考核结果的公告》(环境保护部公告2016年第57号),滇池流域考核结果较好,得分为72.7分。滇池作为市委、市政府的重要任务和“一把手”工程,经过延续不懈的治理,如今已经获得成效。过去5年,昆明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但通过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滇池入湖污染负荷大幅削减,湖体中氮磷浓度明显下降,水质恶化的势头得到明显遏制和扭转。今年上半年,滇池外海与草海水质均由劣Ⅴ类转为Ⅴ类,营养状态均为轻度富营养,主要污染物大幅下落,“高原明珠”正逐渐恢复往日的光彩。今年6月,在中央电视台“中国最美湿地”的评选中,昆明滇池湿地以110628票的最高票数,在众多湿地中脱颖而出,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最美湿地”;8月30日晚,中央电视台联播中《生态渐好138种野生鸟类栖息滇池》的快讯向全国观众展示了滇池治理的直接成果。滇池取得的成效得益于持续不懈的治理:内源治理,滇池底泥疏通达1213万立方。“125”期间,昆明全面展开生态清淤等内源治理工程。在滇池外海北部水域及主要入湖河口实施底泥疏通200万立方米,使滇池底泥疏通累计达到1213万立方米,去除总氮约2万吨、总磷约0.54万吨;开展生物治理和蓝藻清除等内源污染治理工程,不断削减滇池内源存量污染。今年以来,昆明继续实施滇池外海主要入湖河口及重点区域底泥疏通工程,主要针对滇池外海污染较为严重的北部区域进行清淤。截至7月底,共完成约50万立方米清淤工程量。河道整治,14条河流达到考核要求、河道生态景观明显改善。滇池有35条主要入湖河道和84条支流(沟渠),入湖河道总长840多公里。入湖河道是滇池的主要补给水源,由河道进入滇池的水量达70%以上,因此,入湖河道的整治是滇池治理非常重要的一环。“十二五”期间,昆明全面实行35条主要入湖河道综合整治,完成河道4100多个排污口的截污及雨污分流改造,铺设改造截污管道1300千米,河道清淤101.5万立方米。河道综合整治工程收效显著,河道水质明显提升,国家考核的16条河流,14条河流达到考核要求,河道生态景观改善明显。通过在沿河岸埋截污管,将流入河道的污水截入管道进入水质净化厂处理,让清水进入河道;清除河底的污泥,恢复河床的生态,让植物净化河水;向河道补水,让水体流动等措施,让入滇河道逐步恢复“水清岸绿”,变成“绿色长廊”。对源头在老城区外的入湖河道,“10三五”期间将继续加大支流沟渠沿岸截污管的实施力度,不断完善沿河截污系统,切实做到污水进管、清水入河。筑“拦截”,建成97千米截污主干渠、22座水质净化厂。“十二5”期间,作为“六大工程”之一的环湖截污工程实行至今,滇池及其水系周边已建成97公里的截污主干渠、22座水质净化厂、17座雨污调蓄池,滇池及其周边筑起了一张巨大的入湖污染物“拦截”。入湖污染物大幅削减,点源污染物入湖量减少了70%。同时,“十二五”期间,完成农业产业结构调整1.1万公顷,累计实施配方施肥14.9万公顷、秸秆直接还田3.4万公顷,减少化肥施用约9万吨;建成885个村落生活污水搜集处理设施;建立农村垃圾“村搜集、乡运输、县处置”的运转机制,减少了面源污染物入湖。“十三五”期间,昆明还将建成两座水质净化厂,其中,第十三水质净化厂将于年内开工建设。引水入滇,14亿立方牛栏江清水补给滇池。滇池主要依靠城市排水和雨季径流水补充,与国内绝大多数湖泊相比,水体更换缓慢,水体自净能力极差。通过从外流域引水入湖加快水循环的方式促进滇池水生态环境恢复,是治理滇池的关键措施。2013年12月29日,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正式通水,每年5.66亿立方米的牛栏江清水从200多公里外的德泽水库奔腾而来。两年多以来,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已累计向滇池补水约14亿立方米。引水工程不但改善了滇池生态环境水质,缩短了滇池水体置换的周期,而且通过加速水循环的方式,有效下降滇池水体污染,实现了“与湖争水”向“还水于湖”的历史性转变。在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补水滇池外海,和水质净化厂尾水外排及资源化利用工程投入运行的基础上,昆明实施并完成了牛栏江—草海补水通道工程,对玉带河、篆塘河、大观河、西坝河进行清淤除障和节点改造。从2015年5月5日开始,每天约52万立方米的牛栏江水从盘龙江通过玉带河、篆塘河引入大观河、西坝河补充草海生态用水。通水一年多后,草海水质改良明显。同比去年上半年,滇池草海水体透明度上升52.6%,透明度上升幅度较大。数据显示,今年1至6月,草海水质种别为Ⅴ类,营养状态为轻度富营养。与去年同期比较,草海水质类别由劣Ⅴ类转为Ⅴ类;营养状态由重度富营养转为轻度富营养。生态修复,5.4万亩湖滨生态带成滇池“自然卫士”。过去5年,昆明继续推进实行生态修复与建设工程,在滇池面山及“五采区”实行生态修复营造林6.54万亩,实行水源修养及生态保护示范营建林6.1万亩,滇池流域森林覆盖率已上升到53.55%。另外,继续实施滇池湖滨“四退三还”工作,已在滇池湖滨退塘退田3000公顷、退房152.1万平方米、退人2.5万人、撤除防浪堤43.14公里,增加滇池水域面积11.51平方公里,建成湖滨生态湿地3600公顷,流域生态状态明显改良,一些消失多年的海菜花等水生植物,金线鲃等土著鱼类和野生鸟类重新出现,生物多样性不断恢复。在10多年间,昆明在滇池湖滨全面展开“四退三还”,已建成面积约5.4万亩的湖滨生态带。“最美湿地”不仅是市民休闲观光的好去处,更是滇池治理中的“自然卫士”。“十三五”的5年,是滇池治理全面提速的新阶段,昆明市按照“以水定城,量水发展,科学治理,系统治理,严格管理,全民参与”的原则,围绕滇池治理展开重要工作。到2018年,草海稳定达到V类;到2020年,滇池湖体富营养水平明显降低,蓝藻水华程度明显减轻(外海北部水域产生中度以上蓝藻水华天数降低20%以上),流域生态环境明显改良,滇池外海水质稳定达到IV类(COD≤40mg/L);“10三五”期间,盘龙江、洛龙河稳定保持Ⅲ类,新宝象河、马料河、大河(淤泥河)、东大河稳定保持IV类,船房河、茨巷河、大观河、捞鱼河、金汁河稳定保持V类;到2020年,西坝河等其它主要入湖河流稳定达到V类;7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稳定达标。
心房颤动有哪些症状
静脉炎医治方法
佛山十佳牛皮癣医院
肌肉紧张性疼痛的治疗
国家卫健委流感诊疗方案
风湿性大腿肌肉酸痛
活血化瘀通络的外用药心肌梗塞心衰
怎样才能治疗好小便刺痛
上一篇:也许可以让气温有所下落夏季